白山土司前传:丹良堡
◎*武勋
如今熙来攘往的马山县城,虽不及大都会的繁华绚丽,却也不失为小城市的精致惬意。而马山城之所以能够建成城邑,乃是得益于清朝康熙初年第十世白山土司官王一璋的勘查和选址,最终将司治从岜白村迁移到博结村(博结即马山县城的旧地名)。但白山土司最初的发迹地却不是在马山境内,而是在西行七十多公里开外,名为“丹良堡”的地方(今属于平果市管辖)。
白山土司五百多年土司史里,除了有一半管理疆域在今马山县境内,旧称为“下白山”;另一半的疆域大多就是在今平果县境内,旧称为“上白山”。
位于平果县的太平镇袍烈村,有个名叫“贯屯”的村屯,壮语作“板卜官”(MbanjBouxGuen)。直译成汉语就是“官员之村”。贯屯居住有户,共约余人,他们大多是白山土司王氏官族的后裔。而这个贯屯,就是*事处所丹良堡最初的起点,始设于宋代。
△平果县太平镇袍烈村的贯屯/平果微文化
时间绕回到年,一切还是从北宋皇祐四年的那场波及甚广,影响巨大的“侬智高叛乱”说起。宋朝朝廷派出大将狄青征讨广源州(今越南高平与广西靖西等地)的反叛壮族首领侬智高。在狄青麾下,一并出征的还有一位名叫王青的将士。
据《白山司志》记述:王青,原籍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倭驼里沙街人(大约为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)。因“随狄青出征侬智高有功,授丹良堡世袭土舍”。丹良堡便是白山土司的前身,属于岑氏家族的思恩州管辖。
经过里王氏官族历代的经营,丹良堡辖地涵盖了今平果县的太平、马头、果化三镇,以及田东县思林镇的坛乐、定广、三百等地。
△《白山司志》手抄本里绘制的“丹良上段十城头舆图”
又据《白山司志》和《王氏族谱》记述,丹良堡的王氏土官在任共计二十四代。第三世土官王世爵,宋朝元祐年间()曾在四川担任“领长官司”;第六世土官王举,宋朝绍兴年间()在江西安福县担任县知;第十一世土官王干城,宋朝宝庆年间()在广东化州担任知州;第十三世土官王开国,宋朝祥兴年间()战死沙场;第十七世土官王世昌,明朝洪武年间(),出征云南有功获封授“副总兵”……
到了明朝洪熙元年(年),思恩土州知州官员岑瑛将思恩州分设为十三个堡,丹良堡也就是其中之一。第二十世土官王世昌,明朝成化年间()随征淩马一带贼首,获封授“千总”兵职。
除了上述几位丹良堡王氏土官略有留名事迹外,其他均可算的是藉藉无名。在此之前,这些土舍官员所拥有的官职权力都极为卑微。王氏在丹良堡维系了二十四世,共计四百七十六年。终于直到第二十四世土官王受横空崛起,重新改写的丹良堡,并开启了后三百多年白山土司的历史。据《王氏族谱》记载,连同王受在内的这些土官均葬在丹良堡一个名为“河滁村”的地方。
△贯屯王氏宗祠内记录的王氏官族分散/平果微文化
△王氏墓冢的古迹/平果微文化
王受,原为丹良堡的第二十四世世袭土官。正当田州府岑猛的反叛势力被扑灭,原为岑猛的部下卢苏惧怕会遭到逐一清算(“改土归流”),于是和思恩府治下的王受假称要借交趾(今越南)二十万兵力卷土复仇。卢、王汇合成七万大*沿着右江浩浩荡荡而下。史称“思(恩)田(州)之乱”。
骁勇的王受不但率兵攻陷位于马山县乔利街的思恩府城,俘获了知府吴期英。顺势还转战进攻武缘县城(今武鸣区)。
为了应对如火如荼的卢、王叛*,两广总督姚镆急令调遣四省兵力进攻,但仍不敌。于是明廷再度派出都御史王守仁(王阳明)授命迎战。王守仁到达南宁后,采用柔性招抚*策,恩威并施,争取和卢苏、王受进行和谈。后者感念王的恩德,亲赴王守仁*门下自缚请罪,表示愿意归顺。王守仁也没客气,给两位首领各打了一百杖,以示公正。之后又收编了两人七万的民兵。兵法常云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在王守仁这儿被有效发挥出来。
王受后来还随王守仁出兵镇压上林地区的“八寨”农民叛变,领有战功,成为了白山土司的首任土巡检长官,然而不久后他便病逝,结束了传奇的一生,死时年仅三十岁。他的后裔则继承和统领白山土司长达三百多年之久。而卢苏在不久后再度反叛,并遭受剿灭。
△贯屯的路景/平果微文化
蓝鸿恩先生在《马山谈古》一文,提到“和岑家一样,白山土司王受,也冒充其祖先是汉族人,说始祖王青,上元人,随狄青平蛮有功封为丹良堡土舍人”,应该为记述有误。但由于年代久远,蓝鸿恩的论述难以具体核实,姑且留一备案,待有识之士查证。
另外,蓝鸿恩和红波(罗宾)先生对丹良堡的注释,均记为“都安县(今大化县)江南乡、江南公社”,《平果县志》对丹良堡注释则为“今平果县马头镇雷感村江州屯”。这些地方应当都算是于属丹良堡管辖,或者重要据点。
△丹良堡的重要据点之一江州屯,见证的岑氏的兴衰/司令小兵
△右江景色/司令小兵
到了民国四年(),以丹良堡为核心的“上白山”涵盖今平果县太平、马头、果化三各镇,以及田东县思林镇坛乐、定广、三百等地,共计个自然屯。。并修建有纪念狄青的狄武襄祠,纪念岑瑛的岑公祠,以及甘桑城、慈云阁等古迹。从年王氏官族承袭的丹良堡,到年白山土司的终结。王氏官族正是印证了那句俗语:“百年的王朝,千年的土司”。
附清朝乾隆年间归德州一位名叫*昌的布衣,游访丹良堡的江州屯所作的一首诗:
《江州城怀古》
*昌
丹良江畔江州村,两山环抱俨天门。
一城屹立江之址,四百年来迹尚存。
忆昔云拢思田路,貔貅千万此间住。
扼吭当川卧老罴,狐鼠千群莫敢度。
雉堞而今半已摧,荒祠寂寂野掌开。
大江浩浩流不息,太息英雄安在哉!
城中草木森寒绿,风雨犹闻战*哭。
采薪樵子牧牛儿,握得残枪拾遗镞。
遗镞残枪纷土花,一齐销铸成犁钯。
鼓声无声四野静,月明蛮女吹芦笳。
△丹良堡时代的二十四世土舍官员/《白山司志校注》
参考资料:
[1]《平果县太平镇袍烈村贯屯这个名字的来历竟然是这样》平果微文化;
[2]《白山司志壮语语料考释》韦爱英;
[3]《白山司志点校与研究》蓝武、蒋盛楠;
[4]《白山司志校注》肖霞;
[5]《马山先贤诗词》红波;
[6]《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·蓝鸿恩卷》蓝鸿恩;
[7]《平果县志》平果县志办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欢迎分享至朋友圈/